后期麦价将围绕政策价波动
发布时间:2014-07-14 | 阅读:755 次

随着主产区托市收购启动,今年新麦价格较快走高趋稳,并在政策价附近波动。据农业部对河南等6个小麦预案执行区监测,国有粮食企业小麦平均收购价从第1周的每百斤117.02元,上涨到第2周的118.06元,第3119.26元,第4周略回调至119.18元;个体粮商收购价从6月第1周的113.9元,第2115.44元,第3115.96元,第4116.76元。

  

一、新麦量增质优,收购主体热情高

  今年新麦市场呈现以上特点和走势,其原因主要有:

  ()托市收购启动早。由于主产区新麦上市初期价格低于最低收购价,为保护农民利益,各省启动预案时间为2006年以来最早的一年,启动范围也从上年的四省扩大到五省。

  ()市场收购主体增加。由于今年小麦产量质量双提高,各类市场主体收购热情比较高,入市主体数量较上年增加,特别是个体收粮点增加较多,部分地区个体收购点甚至出现加价抢购情况。同时,由于近两年国家托市收购量总体偏少,经过每周拍卖出库消化,目前也有补库需求,主产区安排的托市收购点也较上年大幅增加。

()新麦量增质升。2014年冬小麦生产呈现“三增一升”特点,即小麦种植面积、单产、总产均比上年增加,品质提升。据中储粮总公司信息,今年小麦质量明显好于上年,托市收购小麦三等以上等级占到99%

()夏粮收购资金供应比上年增加。从收购量上看,国有粮食企业仍然是收购的主力军。今年夏粮收购资金供应比上年增加,也支撑了新麦市场。截至627,农发行累计发放夏季粮油品种(小麦、油菜籽)收购贷款766.45亿元,同比增53.24%

二、后期麦价上涨空间有限

()国内小麦供应总体充足。今年全国冬小麦继续丰收,且品质普遍提升,为市场提供了更多优质粮源。国内供应总体充足,为后期价格总体稳定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

  ()面粉加工及饲用需求不旺。当前国内主产区玉米库存积压,虽然近期因市场流通粮源减少,玉米价格有所上涨,但随着后期政策性粮源投放,玉米价格难以大幅上涨,相应地小麦替代玉米作为饲料的用量也不会明显增加,基本维持正常替代水平。

  ()全球小麦供需宽松有余。全球小麦的供需基本面较为乐观,下半年国际小麦价格震荡下调的概率比较大。从国内外小麦比价来看,今年前6个月国际价格一直低于国内价。国际小麦价格优势明显,进口压力也会比较大。

  综合以上各方面因素,后期国内小麦价格上涨动力不足,上涨空间有限,整体将维持在政策价水平附近波动。

版权所有:福建省储备粮管理有限公司
地址:福州市鼓楼区鼓屏路60号 | 电话:0591-87670156 | E-MAIL:fjcbls@163.com
技术支持:海西天成 | 闽ICP备18027719号-1
扫码关注我们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