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笔者对江西南昌县粮食调查户“三点九户”早籼稻的生产成本、收益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数据显示:今年调查户早籼稻与去年相比产量增加、销售价格下降、成本增加、产值收益仍然增加。
一、基本情况
(一)产量增加
调查户的平均亩产405.2公斤,同比增加13.5%,这主要得益于南昌县开展的面对面春播气象服务、气象助力早稻田间管理、农业与气象开展早稻晒田技术服务、气象科普进乡镇活动、农业与气象专家开展早稻收割气象服务等活动,使广大农户接受科学种田的知识,做好水肥管理。利用了早稻在高温晴热期间灌浆结实期的田间水分管理技术,做到稻田间歇灌溉,保持田间湿润,使早稻正常灌浆结实,晒田抓住晴好天气,及时排干田中水分,控制后期的无效分蘖,提高成穗率,产量得到提高。
(二)价格下降,产值收益仍然增加
受低价进口大米,陈稻储备轮出叠加,以及部分粮食加工企业去年晚籼稻库存较大,粮食加工企业开工率减缓,储存难度增加等因素的影响,今年早籼稻平均售价为120.24元/百斤,同比下降5.48%。虽然粮价下跌,但由于产量的增加使得每亩主产品产值同比上升7.27%,达到974.57元。
(三)成本增加
调查户亩均总成本为862.07元,同比上涨7.81%。
1、物质与服务费用上涨。物质与服务费用406.05元,同比上涨4.77%.其中:
机械作业费151.79元,同比上涨3.4%。原因主要是:(1)现在农村留守人员主要以老人和儿童为主,青壮年劳动力普遍外出打工,所以农忙时节雇用机械作业的情况更加普遍;(2)近年来国家连续推出农机补贴等促进农机购买的措施,农户购买农机积极性提高,机械作业率自然上升;(3)今年油价一直维持在较高位置,使得机械作业成本增加。
化肥费106.11元,同比减少13.43%。具体表现在:化肥价格与去年相比跌幅较大,其中尿素、加拿大氯化钾、三元复合肥的价格分别比去年同期下跌7.27%、4.42%、27.15%,老百姓普遍有“油多不坏菜,肥多不坏田”的心理,所以2013年早稻农户投放化肥量比去年有所增加,每亩化肥折纯量比去年增加0.57%。
种子费49.63元,比去年增加74.22%。这主要是由于上年的种子都是老百姓的自留种,自留种估价与市场价相差40%,价格被低估了,今年种子的价格参照市场种子的销售价格,用量又有所增加所致。户均用量4.96公斤,同比增加4.5%。
农药费35.68元,同比减少1.06%。这主要是今年天气好,病虫害少,打的药比往年少。
2、人工成本大幅上升。南昌县农业生产机械化率高,所以用工在逐年减少。今年的每亩用工数量3.65,同比下降0.12%,但由于劳动日工价和雇工工价分别增加14.29%和6.25%,所以今年人工成本292.01元,同比增加13.17%。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收入的提高,往后的人工成本将呈继续上涨的态势。
3、土地成本。土地成本164元,同比上涨6.49%。这主要是国家持续的惠农政策,提高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流转地租金也随之提高,推动了土地成本的上升。
(四)净利润和现金收益增加
虽然受到种粮成本上升和粮食销价下跌的影响,但由于产量增加,净利润和现金收益总体还是增加,分别达到132.52元/亩和572.13元/亩,同比分别增加2.79%和9.32%。
二、后市走势预测
因今年粮食持续丰收,农户售粮意愿增强,市场粮源宽裕,但受市场终端需求持续不振、进口大米强势冲击,部分加工企业销售库存粮以便收购新粮,不得不降价销售等情况影响。今年早稻开秤价格出现低开,普遍都在2.3元/公斤左右,有的地方甚至低至2.24元/公斤,目前政府已启动托市价格,粮食主管部门按照国标三级每公斤2.64元收购早稻,受此影响,粮贩上户收购价也提高了,目前价格是每公斤2.44元-2.48元。虽然托市价比市场收购价每公斤接近多0.2元,但农户为了省时、省力、省钱,往往还是愿意将粮食卖给市场粮贩。预计后期早稻价格很难走出疲软行情,最终早稻收购市场将在2.44元/公斤-2.64元/公斤区域震荡运行。
三、问题和建议
目前农村种田的大多为留守老人和小孩,“农二代”不再愿意回家务农,粮食生产后劲不足。水利设施老化,抗旱、排涝功能减退的现状亟待改善。加快园田化建设,实现规模化、集约化、科学化、机械化种田,使土地向种田能手和种粮大户集中,近最大能力降低种植成本,提高种植效益,增加种植收入。
完善粮食最低保护价政策。目前,国家没有区分普通品种和优质品种的最低保护价,而且优质品种稻产量普遍比普通品种稻产量低,再加上价格优势不大,所以相比普通品种,种植优质稻不一定有更高的收益,造成农户种植优质稻的积极性不高,建议在政策内,设立优质优价,鼓励农户种植优质稻,提高经济收入。
本文转载自: 中华粮网(www.cngrai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