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粮食安全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粮食从丰收在田、丰收在手到丰收入库,环环相扣,缺一不可。统筹做好夏粮收购和生产、加工、储备、销售等各环节工作,形成粮食市场保供稳市合力,才能有效应对疫情持续反复、自然灾害和地缘政治冲突等各种不利因素的冲击。
今年国内小麦、油菜籽、早籼稻收购价格保持较高水平,粮食贸易、加工、储备等企业采购意愿较强,入市积极、购销活跃。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统计数据显示,截至7月31日,主产区各类粮食企业累计收购小麦4251万吨,油菜籽77万吨,早籼稻216万吨。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新闻发言人秦玉云表示,各地要实实在在解决收购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牢牢守住农民“种粮卖得出”的底线。从严从重查处“打白条”、压级压价、哄抬价格、虚假收购、以陈顶新、以次充好等损害国家利益、坑害种粮农民利益的违法违规行为,确保粮食市场平稳运行。
今年以来,国内粮食价格一直高位运行,涨价预期较强。我国库存充足,调控基础扎实,通过加强粮食宏观调控,确保市场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加强中央储备粮与地方储备粮轮换的协同运作,尽量保持均衡轮换;不断投放最低收购价稻谷和小麦拍卖,进一步增加市场粮源供应。根据国家粮食交易中心数据,今年上半年国家政策性粮食累计成交771.9万吨。
目前,我国已经初步建立起了涵盖加工、供应、配送、储运的粮食应急保障体系,能有效应对和防范各种突发事件。在全国建立了国家、省、市、县四级粮食应急预案体系,形成了遍布全国的粮食应急保供网络,能够做到需要时原粮快速加工、成品粮迅速投放。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各地加强城市、社区、城际、农村配送的有效衔接,形成由都市区1小时、周边城市3小时、城市群5小时构成的“全国粮食135应急保障圈”,确保应急状态下拿得出、调得快、用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