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东部多山,缺少大面积放置玉米的空间,“玉米楼子”相对常见;中西部的广阔平原,则给粮食“趴”地上提供了条件。地处平原的梨树县,“地趴粮”问题一度较为突出。
“‘地趴粮’问题的形成与反弹,与地理环境、自然条件等有关,也与农户的思路密切相关,改变认知很关键。”冯锡仲表示。
走进梨树县刘家馆子镇北六家子村,家家户户院里放置了形制不一的储粮装具。“要是一年前来咱村,估计一个‘玉米楼子’都见不着。”种粮户董文成笑着说。
“说实在的,一开始就是算不明白这笔账。选择啥样的材料、成本多少、啥时候能收回成本等,咱都不太清楚,更别提还得费时费力把玉米装上去、卸下来。”董文成坦言。
储粮装具成本如何?带着疑惑,记者走进了市场。
在刘家馆子镇的镇中心,王成经营的五金日杂商店生意红火。百十平方米的门店里摆放着各类商品,进门处的显眼位置,还有成捆打包的聚丙烯网囤。
“去年秋天,有阵子几乎每天有人来我店里买这个。”王成拎起一捆聚丙烯网囤向记者介绍:“像这种高2米、直径1.8米的围网,有的合作社一买就是几十张。”
“多少钱一张?能装多少玉米呢?”记者接过一捆聚丙烯网囤,质量较轻,单手便可轻松拎起。
“这个便宜,一张网才40多元,围起来后可以装玉米3500斤,用3年到5年没问题。”王成接着说:“安装也方便,直接围起来,有条件的用钢筋或粗点的木棍固定上就能用了。等到卖粮食的时候,把钢筋或者木棍抽出来,粮食就卸下来了,一点不费事儿。”
“现在使用聚丙烯网囤的人更多些,一方面是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另一方面也是不愿投入太多。”刘家馆子镇副镇长王帅介绍。
在储粮装具的推广上,因地制宜、因人而异是关键。
王帅介绍:“镇里为不同种植面积的农户设计了3套方案:种粮30公顷以上的大户,鼓励他们去钢材市场购入白钢管、钢丝网搭建立体储粮装具,这种材质的装具使用寿命长;种粮5公顷到30公顷的大户,可结合实际经济条件,采用钢架栈子或聚丙烯网囤;种粮5公顷以下的农户,各村统筹资金采购一批聚丙烯网囤免费发放,农户可以再根据种植情况自行采购一批。”
“去年,省级和县级财政给予资金支持,筹措‘地趴粮’问题专项整治配套资金。我们根据各乡镇、街道上报的玉米种植面积,统一调配资金。各乡镇街道再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制定专项资金使用办法,做到公开、公正、透明、高效。”梨树县商务局副局长王强国介绍:在专项资金的使用上,有的乡镇选择直接购买储粮装具发放至农户手中,有的乡镇由于大中型合作社较多,选择拿出一部分专项资金对合作社自建的钢结构储粮装具进行一定补贴。
王强国介绍,截至2022年底,梨树县农户搭建各类储粮装具54.07万套,其中新增储粮装具42.87万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