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粮油信息中心:农户卖粮和企业收粮出现新变化
发布时间:2024-12-23 | 阅读:258 次

  东北玉米淀粉、蛋白质含量富足且比例协调,营养成分足,是深加工、饲料企业的优质“原料库”。据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2024年全国玉米产量2.95亿吨,估算东北地区商品玉米量约1.2亿吨。国家粮油信息中心综合多渠道信息初步估算,到12月中旬,东北地区新季玉米农民售粮进度已经超过35%,相当于约4200万吨玉米,其中黑龙江和辽宁售粮进度达到45%左右,明显快于往年。

  随着售粮进度加快,近期农民卖粮和企业收粮都出现变化。农民卖粮由着急出手变为平缓出售。据调查了解,多家种粮合作社反映,今年秋粮上市以来,东北地区平均气温高于常年,大量粮食不好储存,因此积极销售,但扎堆卖粮也影响玉米价格。据辽宁昌图县盛泰农机合作社负责人反映,11月份当地气温仍在10℃以上,导致玉米品质下降,目前“差粮”均已销售完毕。进入11月中下旬后,东北地区气温明显下降,已经开始上大冻,粮食可以安全储存。市场主体普遍反映余粮质量较好,大多颗粒饱满、水分适宜,也不着急卖粮。据伊品生物公司采购经理调研了解,目前,黑龙江齐齐哈尔克山、克东地区、大庆北部、双鸭山、佳木斯地区剩余粮源卫生质量合格,质量较好,气温下降后有利于潮粮保管,部分农户挺价惜售。

  企业收粮由严控质量变为放量入仓。不少东北产区收购企业反馈,进入12月中旬后收购的玉米质量回升,说明农户品质偏差的玉米已基本消化,这有利于企业进一步扩大收购量。企业收购更加注重以质论价,例如12月16日,内蒙古通辽梅花公司发布的玉米收购公告显示,质量较好的玉米收购报价1960元/吨(30≤赤霉<60),质量差的玉米报价1820元/吨(赤霉≥200),二者价差140元/吨。此外,有关部门指导中储粮集团公司及所属相关企业在东北等玉米主产区增加国产玉米收储规模,对符合质量要求的玉米敞开收购,助力守住农民“种粮卖得出”的底线。

  当前国内玉米深加工产业向精细化、高端化转型,对优质原料需求激增;养殖产业加速升级,规模化养殖集群崛起,饲料用粮刚需强劲。据广东港口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前港口优质玉米紧缺,尤其是猪料玉米(毒素1000以内)供不应求,饲料企业收购报价比普通玉米高60~80元/吨。另外近期业内专家也对未来玉米市场前景持乐观态度,预计后期“优质优价”将成为玉米购销主基调。

(来源:国家粮油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福建省储备粮管理有限公司
地址:福州市鼓楼区鼓屏路60号 | 电话:0591-87670156 | E-MAIL:fjcbls@163.com
技术支持:海西天成 | 闽ICP备18027719号-1
扫码关注我们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