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粮价长期内有望向日韩看齐
发布时间:2012-03-14 | 阅读:630 次
????tyle="MARGIN: 0cm 0cm 0pt" class=MsoNormal> 

在判断粮价是否还有上涨空间时,一个经常提到的说法是中国粮价仍然偏低。主要依据是种粮效益比价仍然偏低,种粮不划算。其实,这个看法并不符合事实。真实的情况是,中国的粮价不是偏低而是偏高了,种粮比较效益低不是因为粮价低而是因为人均耕地太少。(东北农民)

我们可以简单做个横向比较。中国主要粮食品种的价格都是高于国际市场价格的,同等质量的小麦、玉米、大米、大豆价格都是高于国际市场价格,人家把粮食千里迢迢运到我们家门口,价格还低于我们。人家国内的粮食价格更是大幅低于我们。美国当前小麦玉米价格折合人民币约1500/吨,我们的强麦是2500/吨,我们的玉米是2370,我们的价格高出人家50%以上。

有人说,我们不能和美国比,人家农业是地广人稀。那我们其实也可以和我们条件相当的泰国、越南、印度等国相比,这些国家的粮食价格也是低于我们的。泰国大米是大米出口市场上报价最高的,但是当前泰国白米出口FOB报价不过550美元/吨,折合人民币3465/吨,这个价格比我们大米中最廉价的早籼米价格还低。越南、印度大米就更不用说了。

实际上,国际上粮价比中国高的也就是日韩少数几个国家了。日韩也恰恰是被经常拿来证明中国粮价偏低的例子。但是日韩的高粮价完全是建立在高保护基础上的,没有这种政策保护,国外廉价的农产品必然大量涌入日韩,日韩粮价岂能维持当前高位?以日本为例。日本人以大米为主食,为了保证大米自给,日本在大米进口上设置了重重壁垒,阻止国外的大米进口。首先是吓人的大米进口高关税,日本当前大米进口关税税率高达778%,这基本上给国外大米进入日本市场判了死刑。日本政府还不放心,还使出技术壁垒绿色壁垒两把利剑。日本先后出台或更加严格地实施了动植物《检疫法》、《食品卫生法》和《药品法》等一系列法律文件,制定了许多严格的、有的甚至是苛刻的标准,限制从特定的国家或地区进口。在进口大米时,把品种规格详细分类,加上指定产地和一整套详细的价格基准、品质标准和卫生标准,贸易商要做成一笔大米交易非常艰难。

中国当前的粮价之所以还没有达到日韩那样的程度,是因为我们对粮食的保护水平离他们还相去甚远。中国当前农产品关税水平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4,粮食进口关税也大大低于日韩。粮食(大米、小麦、玉米)进口关税,配额内是6-9%,配额外是40-65%,大豆进口则根本没有配额限制。

以上从国际层面做了比较,中国粮价是高于国际一般水平的。接下来,看看种粮比较效益偏低是不是粮价偏低的理由。中国农民的收入低这是事实,但是这不是因为粮价低造成的。实际上,哪怕中国粮价真的达到日韩的水平,中国农民也难以致富。为什么?原因还是耕地少。日韩的农民过得很滋润,一方面当然得益于保护造就的高粮价,更主要的是务农人口比例很少,大部分劳动力还是转移到工业服务业部门去了。日韩务农人口的人均耕地远远超出中国当前的水平。所以提高农民收入,通过保护形成的高粮价仅仅是一个途径,更主要的还是要把大量农村劳动力转移出来。不求中国农业人口降低到美国那样的水平(1%以下),哪怕降低到日韩的水平(10%以下),中国当前农村人口占全部人口的一半,如果降低到10%的水平,意味着务农人口人均耕地大幅增加,即使粮价维持当前水平,务农人口的收益也将有大幅的提高。去年新闻联播报道东北一农民年收入达到20万,舆论一片哗然,觉得不可能,大家没有想到这个农民一年种地500亩。如果中国种粮农民人均耕地达到这个数,还需要提高粮价吗?

以上基本证明了中国粮价偏低说并不成立。那么,未来中国粮价会如何走?我们认为很可能会延着日韩的路子走下去,粮价当前虽然偏高,但是基于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粮价会继续高下去。

第一,中国实行和日韩相似的农业政策。中国的粮食政策是力争自给自足,特别是确保口粮的自给自足,这一点和日本很像。社会从上到下,粮食安全忧患意识很强,反映在政策上就是对粮食进口不放心。但是耕地有限,农产品进口又是被逼无奈的事情。所以政府就进行选择,首先是大豆基本上完全依赖进口(去年我国农产品贸易逆差341亿美元,其中大豆及相关油料进出口逆差390亿美元。油脂油料之外,中国农产品进出口是顺差),接着很快是玉米(去年玉米进口已经创下历史新高)。日本目前除了大米能基本确保自给外,其他绝大多数农产品都依赖进口。日本人以大米为主食,所以坚持大米自给。但是中国大米、小麦均有相当数量消费人口,所以中国坚持的是小麦和大米的双重自给。可以预料,随着中国粮食生产成本的日渐提高,为了确保这个目标的实现,中国将会实行越来越严格的口粮保护政策。保护拒绝了竞争,必然意味着高价,这是经济学的铁律。所以,只要这个政策坚持下去,中国未来小麦、大米的价格会持续的上涨。

第二,中国长期宽松的货币政策。分析商品价格,仅看供求是没有用的。如果有人和你说,某种商品产量连续八年增加,库存极大充裕,该商品的需求又比较平稳,你肯定不敢预测该商品会在八年之内持续涨价,你敢预测不跌价就不错了。然而中国粮价在连续八年增产的情况下,粮价持续上涨,涨幅超过100%。从供求上看,实在找不到涨价的理由。但是从货币上却找得到。

过去20年间,美国美元M2增长了1.69倍,中国人民币M2却增长了46.46倍,增幅是美国的27倍。货币发行不节制的后果就是高通胀。过去20年间,中国物价上涨了148%,平均每年涨幅为4.7%。美国20年间物价上涨了62%,平均每年涨幅为2.4%。中国平均每年物价的涨幅约是美国的两倍。货币不值钱了,而商品的价格是以货币来表示的。这意味着哪怕供求总量没有任何变化,商品价格也会上涨。

种种迹象表明,这种宽松的货币政策会持续下去。这是由中国经济的发展模式决定的。政府主导的经济增长模式决定中国经济增长患有资金饥渴症,货币增长速度只要慢一点,经济体就承受不了。当前我们的M2增长只要低于13%,央行就会坐不住。美元M2供给增长超过10%,市场就认为美联储在放水。而我们1M2同比增长12.4%,就创下自20016月以来的新低,就认为经济体存在紧缩风险。到了2月,央行就降准了,并且宣布今年的M2增长目标是14%

第三,其实有以上两点就足以得出中国粮价将肯定持续上涨的结论。这里可以补充一点,那就是中国仍处于城市化进程中,当前城市化率刚好超过50%的水平,城市化率的提高,意味着全民整体收入水平的提高。这是承受高粮价的基础。就是说,在保护政策和宽松货币的双重作用下,粮价不断上涨不至于引起社会动乱。日韩能承受高粮价的前提是国民收入水平普遍比较高,如果中国粮价现在就处于日韩的水平,城市相当一部分人将揭不开锅。某一天,中国国民收入水平达到了日韩的水平,中国的粮价也许会达到同样的水平,甚至更高。因为中国的货币政策更为宽松。

版权所有:福建省储备粮管理有限公司
地址:福州市鼓楼区鼓屏路60号 | 电话:0591-87670156 | E-MAIL:fjcbls@163.com
技术支持:海西天成 | 闽ICP备18027719号-1
扫码关注我们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