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晚籼稻丰收在望 市场静待托市启动
发布时间:2015-09-23 | 阅读:1123 次

当前早籼稻托市收购逐步进入尾声,中稻收获则已陆续进行,新中稻上市量也日益增多。虽然双节前稻米需求有所好转,由于稻谷整体供应压力非常大,新稻上市后走势普遍较弱,预计后期启动托市收购预案的可能性较大。

一、中稻上市高开低走。南方中籼稻8月中下旬就已开始零星上市,普通中稻开秤价格基本在最低收购价附近,优质稻价格略高。随着9月份中稻收获进度加快,集中上市量也不断增多,收购价格逐步回落。9月中旬普通中籼稻收购价格大体已回落至135 /百斤以下,已普遍低于最低收购价,具备了启动托市收购的条件。从后期走势来看,如不启动最低收购价预案,中晚籼稻市场依然难以摆脱弱势。

二、供应压力依然仍大。由于近几年中晚籼稻连续丰收,积累了较大的供应压力,为此,2013年与2014年国家连续启动了两次托市收购,以稳定市场价格,两年合计收购临储中晚籼稻2200万吨(2013中晚籼稻临储收购量为1336万吨,2014年为968万吨)。今年中晚稻种植面积继续稳中有增,而气候总体不错。目前中晚籼稻已陆续收获,可以说已是丰收在望,供应压力预计也将继续增加。

三、大米进口继续增加。2012-2014年,我国三年大米进口量均超过了200万吨(不含走私大米数量)。在国内外大米价差继续拉大的情况下,今年大米进口量仍在增加。这对本就供应压力沉重的国内稻米市场无疑是雪上加霜。从目前的趋势看,国内外大米价差短期内不会发生根本性变化,因此,后期大米进口量仍将保持较高水平。

四、大米需求淡季将临。当前距国庆节、中秋节已不足两周,大米需求较前期有所回升,但稻米市场走势依然低迷。而节后中晚稻上市节奏将显著加快,大米需求却面临一段时间的需求淡季。如无外力影响,在需求不足的情况下,稻米市场难有起色。

五、市场信心相对较弱。由于国际、国内经济发展速度均持续放缓,经济形势整体欠佳,市场有效需求不足,大宗商品价格连续出现下跌,仍处于不断探底之中。受此影响,整个粮食市场走势也较为低迷,尤甚是国际市场上大豆、棉花等价格也持续走低。在供应充足和后期形势不明朗的情况下,贸易商和粮食加工企业对新季中晚籼稻收购形势不太乐观,收购态度较为谨慎,做多意愿不强。

六、托市预案启动己成常态。2011年以来,国家已连续四年启动粳稻托市收购预案。2013年以来,已连续三年启动早籼稻托市收购预案,中晚籼稻也已连续两年启动托市收购预案。同样,玉米、小麦等也已连续多年启动临储收购。在今年秋粮依然将获得丰收的情况下,期待国家启动托市收购已成了市场的共识。

七、中晚籼稻供应压力相对小于粳稻

秋粮丰收在望,中晚籼稻供应压力增大,启动托市收购预案的可能性较大。但与粳稻相比,中晚籼稻的供应压力相对要轻一点。

一方面,中晚籼稻的临储规模要低于粳稻。目前粳稻的临储数量仍有近4000万吨,而中晚籼稻临储库存预计在2000万吨左右,不足粳稻的一半。从与产量的对比情况看,临储粳稻库存占产量的五成多,占需求量的六成多。而中晚籼稻临储库存水平占产量与需求量均只有两成左右。无论是从库存的绝对量看,还是相对比例看,中晚籼稻的压力均要小于粳稻

另一方面,中晚籼稻的产量难以进一步增加。中晚籼稻主要产区位于南方。由于人口密集,耕地紧缺,加上工业化和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南方地区中晚稻种植规模已近极限,未来难以进一步增加。相反,面积下降的可能性在增大。在农业科技水平没有大幅提升之前,中晚籼稻产量基本已达阶段性顶峰。而粳稻主产区在北方,后期种植面积仍有增长的潜力。尤甚是东北地区随着后期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粳稻种植面积仍有可能继续增加,未来产量仍有可能进一步增加。

版权所有:福建省储备粮管理有限公司
地址:福州市鼓楼区鼓屏路60号 | 电话:0591-87670156 | E-MAIL:fjcbls@163.com
技术支持:海西天成 | 闽ICP备18027719号-1
扫码关注我们
分享到: